在论文写作中,论证就像一场友好对话,在对话中,我们和想象中的读者一起推理一起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读者可能不完全接受,但那不意味着他们反对,这意味着他们只有看到基于可靠证据的合理推理之后才会接受。关于合理论证,凯特·L·杜拉宾在《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中提到五个关键。
一、以回答读者的提问为中心构建论点
在写作中,必须要回答假想读者的问题,还要代表他们提出问题——就像真实读者一样频繁而尖锐地提问。我们的目的不只是想出聪明的修辞手法说服读者接受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以此来检验我们的主张,尤其是检验支持该主张的论证,这样在好的论文中,读者能看得到假想对话的痕迹,能看到观点推理的过程。
论点可以从以下5个问题的答案中构建。
■什么是你的主张?
■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主张?
■有什么证据来支持这些理由?
■你如何回应反对的观点和替代的观点?
■什么原则可使你的理由与主张相关?
如果在写作中提出并回答了这5个问题,虽然不能确定读者是否接受我们的主张,但是至少可以令他们更认真地对待且不认为我们的主张很主观。
二、将自己的待证假说变成论证主张
我们将研究的早期阶段描述成找到问题和假想试探性答案的阶段。我们将那样的答案称为待证假说。在论文写作中,我们需尝试构建一个支持该假说的论证,找到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假说,就可以把那个假说当作论证主张提出来。我们的主张是论证的中心,是论文的关键(也称之为论题)。
三、整合论证要素
论证核心有三个要素:主张、接受主张的理由、支持理由的证据。
理由和证据这两个词很容易混淆,因为我们经常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当它们是一个意思。
你的主张基于什么理由?
你的主张基于什么证据?
但是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
■我们思考逻辑理由,搜集过硬证据;我们不会搜集过硬理由,思考逻辑证据。我们的理由基于证据,我们的证据不是基于理由。
■理由是抽象的,你不必记录它的来源(如果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证据来自你的思想之外,所以你必须一直记录它的出处,即使它来自你自己的观察和实验,你也必须要告诉别人你做了什么才找到这些证据。
■理由需要证据的支持;证据除了引用一个可靠来源之外,不需要别的支持。
在此核心之外,要增加1-2个要素:一个是对问题的反驳和对替代观点做出的回应;另一个是回应那些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理由与主张相关的人。
最好的读者一定是最挑剔的。他们会公平地阅读,他们会想问题,提出反驳,假想其他可能。在对话中,当别人提出问题时,需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但是在写作中,不仅仅必须回答问题,而且要提出问题。如果不提问,那么看上去就是对读者的观点一无所知,甚至更糟的是,让人觉得我们不在乎读者的观点。
读者会提出两类问题,我们需尽量去想象它们并对这两类问题给予回应。
1.第一类问题指向论证内部,通常是它的论证部分,想象一下一个读者会提出如下这些批评,据此构建一个小的论辩来回应。
■你的论据是来自不可靠或者过时的文献。
■它不准确。
■它不充分。
■它不能公平代表所有的有效证据。
■对我们这个领域而言,它是错误的那一类证据。
■不相关,因为它不能算作证据。
接下来想象一下以下保留意见,看看如何回答。
■你给出的理由前后不一致或者相冲突。
■给出的理由太弱或者太少不能支持你的主张。
■给出的理由与你的主张不相关。
2.第二种提问针对的问题是来自论证外部。那些以不同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定义专业术语。他们的推理也不同,甚至会给出一些在我们看来无关的证据。如果我们和我们的读者看待世界是不同的,则必须要承认并做出回应。不要将这些不同意见简单地当作反对意见来处理。承认分歧,然后将这些不同进行比较以便读者能依照我们的论证术语来理解。
如果你是一位研究新人,你会发现去想象这些提问很难,因为你可能不知道读者的观点如何会与你的不同。即便如此,也要尝试想一些貌似合理的提问和反对意见;让自己有自我提问的习惯很重要。要问自己:什么会令我的主张被质疑?培养出提问的思维习惯,获得读者的尊重,避免草率做出令人质疑的结论。
四、创建各理由之间的相关性
即使有经验的研究者也会发现论证的最后一项要素——依据——很难把握,更难运用,解释起来就更难。当你认为读者可能拒绝你的主张,不是基于支持它的理由有事实上的错误或证据不充分,而是因为它不相关,不能充当理由,此时,需要给论证加一个依据。
比如,基于如下理由与主张,展开讨论:
理由:零下5℃
主张:应该戴帽子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理由看上去明显支持主张,所以不需要对相关性再作解释。但是假设进一步提出疑问:
零下5℃又怎么了?为什么那就意味着要戴帽子?
这个问题挑战的不是理由的真实性(零下5℃),而是它与主张的相关性(应该戴帽子)。这个问题可能很奇怪,其实可以用一个一般性的道理给予回答:
天冷的时候,人们应该穿暖一些。
这个句子就是一个依据。它陈述的是一个基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常识:当某个一般性条件存在的时候(天冷),我们就有理由说某个一般性结果会随之而来(人们应该穿得暖和一些),我们认为那个一般性根据可以证明我们的特别主张。也即如果一个一般性条件和相应的结果是真实的,那么该条件下的特定推理也就是正确的。
五、区分以证据为基础的论证和以依据为基础的论证
最后,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有两种论证,读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评判它们:
■一种是从理由或依据来推理出主张,该主张在那样的论证中被认为一定正确。
■另一种主张建立在以证据为基础的推理上,在这一类论证中,该主张被认为是可能正确的。
区分证据还是依据的简单理解是,有官方数据/调查数据支撑的为证据,而依据逻辑推理得出观点的多为依据。如果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主张的合理,即便绝非确定无疑,也可以使大多数人信服。
研究者更认可第二类论证,即以证据为基础的论证,而不是第一类。因为不论一般规律看上去多么貌似有理,它们都有太多例外、限制条件和局限性。那些将自己的主张建立在他们认为无可辩驳的法则上的人会经常漏掉那些复杂情况,因为他们确信他们的法则是正确的而不顾与之相反的证据,并且,如果他们的法则正确,他们的推理也就正确了。这样的论证是思辨多于事实的。所以即使你认为自己逻辑推理无懈可击,但也一定要用尽可能强大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论证时可以加入一条依据来确定一个推理,但是也要用证据作为推理的基础。